加强对基础研究是创新源头的认识-河北大学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动态 > 科技要闻 > 正文
科技要闻

加强对基础研究是创新源头的认识

添加时间:2018-09-25 16:27:06   浏览次数: 次    【    】   打印   关闭窗口

   基础科学知识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基本规律认识的总和。回顾现代化历程,基础研究对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巨大推动力。首先创造、储备并高效应用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掌握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与持久的领先优势。基础研究总体遵循厚积薄发规律,具有基础性、体系性、累积性和衍生性等特点,是科学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石。历史证明,国家创新发展“长周期”依赖于繁荣的基础研究催生出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时期,会对某些领域的基础研究提出强烈需求。在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这些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需求往往会吸引科学家和企业家关注,导致社会投资显著增加,进而带动广泛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
 
  虽然基础研究的累积性进步和突破性发展往往能够引领带动科学、技术和创新发生整体性、格局性的深刻变化,进而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生基础性、决定性和长期性影响。但政府对目标考核、资源配置与绩效管理的普遍性、时效性、精准性要求往往与基础研究工作的长期性、积累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短板、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管理体制和创新激励机制的不适应性凸显。一些部门和机构在思想理念上并没有把基础研究作为战略资源对待,过于强调其经济功能,忽视其知识积累、技术储备和人才培育等基础功能,使得基础研究长期缺乏持续稳定的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全面创新驱动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要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创新一体化发展,更加重视建立“良性循环”的创新发展生态。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对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形势看,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我国强化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两个更高要求带来了传统科技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的不适应:一是传统科技计划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二是长期形成的以跟踪引进为主的科技体制与创新引领和跨越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
 
  科技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随着我国向现代化强国和科技强国迈进,诸多领域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既要着力发展支撑当前的支柱产业,也要着力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产业,这都迫切需要强化基础科学知识体系和基础技术体系的战略支撑。高质量地发展基础研究,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与服务;提升基础研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才能持续厚实基础科学研究实力和技术能力储备。
 
  在全球经济科技格局剧烈调整的新形势下,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更趋激烈。越是“源头技术”,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越高。政府有责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在创新链的不同环节,都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激发高质量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经济竞争力。要按基础研究的内在逻辑进行分类管理:自由探索式基础研究主要由科学家兴趣驱动,遵循科学知识演化和学科发展规律,着眼于科学价值创造,需要政府持续稳定的支持但不需要过多行政干预;定向基础研究主要由需求驱动,着眼于在关键领域和卡脖子的地方取得重大突破,需要政府组织引导、超前部署、系统布局,强化协同攻关。
 
  总之,开创新时代基础科学研究新格局,对厚实科技强国建设根基意义深远:近中期而言,要强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民生的战略支撑;长远而言,要支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需要科学共同体奋发努力,也需要创新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加重视长远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厚实技术储备,还需要科技与教育、人才、经济、国防等方面系统推进,更需要全社会强有力支持。政府主要职能是营造稳定、开放、宽松的科研环境,支持更多卓越科学家在基础前沿“深耕细作”,为强国建设打下坚实的科学技术根基。完善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和创新治理体系,有以下着力点:
 
  健全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发挥好科学家、企业家在科技决策咨询体系中的作用,更好地选准优先方向。全面布局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动态部署前沿探索、颠覆性创新等重大研究,突出科学、技术、产业交叉融合。依托战略科技力量,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基础性、挑战性强的攻坚任务。
 
  夯实基础科学实力储备。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科布局和灵活柔性的调节机制,在重点、前沿、新兴、交叉、边缘、薄弱等学科,多渠道提高投入,促进优势学科、潜力学科、短板学科和新兴学科协调发展。健全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研发供给等支撑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构建高效的知识生产和应用体系。优化知识生产和应用的基础结构,增进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双向互动”关系,有针对性地促进知识生产与转化应用形成良性循环。密切知识生产供需对接,促进以国防、民生等为标志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匹配定向基础研究任务,强化知识的“累积效应”和“组合效应”。
 
  保证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源头供给。着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基础研究教育与科学、技术、创新实践相结合。扩大理工科教师和学生规模,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进博士后制度,切实提高研究生和博士后培养质量。加强各层次青年科学人才的培养使用。
 
  建设尊崇科学的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产生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的社会文化氛围中。伟大的科学家影响一个时代。更多地宣扬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的科学精神,引导学风转变。加强科学教育,促进全民提升科学素质、养成科学兴趣,形成热爱科学、尊崇科学的社会文化风尚。
 
  (作者:万劲波 赵兰香,均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回顶部

Copyright© 河北大学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  电话:0312-5015607  传真:0312-5079605